多年前認識一家叫紅景天的飲料店,以合夥加盟的方式降低加盟門檻,初期經營的有聲有色,後來轉投資失利,轉去搞詐欺、吸金5億多,負責人被判18年...
(一家店平均300萬,一股投資金額5到6萬元,並加收10%到20%不等的加盟金,投資人每月可獲分店的10%到15%營業額作為紅利等報酬)
當初叫負責人搞吸金的,則是個龐氏騙局的老手,也是騙了幾十億,現在得關幾十年。
龐氏騙局是一種金融詐騙手法,其基本運作方式是利用後來投資者的資金來支付早期投資者的高額回報,而不是來自任何真實的利潤或投資收益。這樣的模式需要不斷吸引新的投資者來保持資金流入,一旦新資金無法繼續進入或資金需求超過流入,就會導致整個騙局崩潰。
臺灣最有名的則屬「鴻源」案,1980年代以投資高利率借貸吸金近千億元,全台逾16萬人受害...
現在想要在網路上賺錢,除了整天呼籲你買課程、告訴你股市必賺法則之外,就屬於叫你養東西,當個家庭養殖戶。這種家庭養殖與臺灣早年的家庭代工一樣,很容易就演變成詐欺案...演變過程則與養殖公司的意願無關。有興趣可以搜尋一下「養殖吸金」,新聞還真不少。
以養殖為名的投資計劃最終演變成龐氏騙局,原因在於這類模式內在的結構性問題和資金運作方式,讓它們很容易走向不可持續的路徑。至於創辦人的初衷意願反倒是不重要了。 這類計畫容易出包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高額的回報承諾
這類投資計劃通常會向民眾承諾穩定且高額的回報,吸引他們投入資金。其中、養殖技術、天氣、疾病等多重因素都是影響。即便不考慮養殖技術,市場需求仍是決定投資生死的關鍵。高門檻的容易養死、低門檻的容易爆量,什麼叫爆量呢?看看近期的蛋價就知道。專業養殖的利潤波動都極大了,業餘養殖的利潤波動較大。高額的穩定回報通常無法通過實際養殖活動來實現,這使得公司需要依賴新資金來支付舊投資者。
2. 資金池模式
推動這類計劃的公司往往資金量不足(錢夠怎麼會分你賺),也就是無法撐過市場高低價的波段。資金不夠分好幾個籃子的話,往往會將投資者的資金集中在一個「資金池」內,一旦利潤低了,公司便只能用新投資者的錢支付舊投資者的回報,當新資金的流入速度減緩或停止,整個計劃就會無法繼續運作,最終崩潰。
3. 養殖物價值難以評估
從蝦子、螃蟹到高級的鰻魚、龍蝦,只要是養殖業,單價和市場需求必然不穩定。即便是臺灣人最熟悉的高麗菜,盛產與颱風過後,價差都能到5倍以上。而在家養殖就更直觀,養得人多了,供給大於需求,市價就低了。
一旦市場崩盤了,這類公司到頭來只有兩個選擇,違約不收購 或 依約收購然後倒閉。當然也有第三個選擇~找新的人投資來支付舊的投資者。
4. 營運/市場不透明
這個是投資人的大忌,華倫·巴菲特 都不會去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一般的投資人更難瞭解公司的財務紀錄透明度、真實的養殖產業與市場運作...等。一旦投資人無法得知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或養殖的真實狀況,當公司開始遇到現金流問題或市場不景氣時,就會出現資金斷裂的風險,也就極度容易變成龐氏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