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猴子也會裝電腦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硬體、軟體、與韌體

  電腦組成的元件大致可分為硬體與軟體兩個部分,凡是眼睛看得見、手摸得到的都稱為硬體;程式寫出來、必須安裝在電腦上執行的則歸類為軟體。
  由於電腦最原始的功用是用於計算與處理資料上,所以、傳統上按照處理資料的方式可以分為輸入、輸出、處理與儲存四個部分。今日的處理與儲存都直接於主機之中完成了,所以之後就不再分開介紹。

認識硬體
  個人電腦上的硬體,大致上可以分為主機與周邊裝置二者,看起來四四方方的鐵盒子就是主機了,上面有著各式的插孔與開關…等;需要靠各類接線與主機相連的,則稱之為周邊裝置。
  一般人所說的主機,其實指的是機殼,機殼打開之後才是整台電腦運作的核心。主機裡頭最底下、插了一堆線和卡片的就是所謂的主機板,而橫插在上面的是介面卡,在大風扇之下則是CPU,在大風扇邊插著1~2條的RAM,此外、還有零零總總的排線……等。

  不論設備如何演變,個人電腦的內部配置始終仍維持如右圖的方式,除了主機板的限制之外,周邊零件的尺寸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右圖的解說~
A:放置電源供應器的位置

B:放置主機板的位置
C:插擴充介面卡的位置
D:安裝光碟機...等裝置的位置
E:安裝硬碟、軟碟機的位置
F:機殼上的開機、音效、USB都是透過此處的線路來連接


  除了介面卡之外,其餘的裝置都需要靠長得扁扁的「排線」和主機板做連結,另外,主機中最顯眼的一捆彩色的線就是「電源線」。所有接了排線的裝置都得要再接一條電源線才能運作,所以說、電源線是主機的生命之線也不足為過呢。
排線的圖稍候補上~

  主機之外的設備,則通稱為周邊裝置。周邊的發展也從早期的多種介面、單一功能,到今日的統一介面、多種功能,其種類之多,令人目不暇給。
下面就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 輸入裝置
  鍵盤與滑鼠就是最基本的輸入設備,所謂的輸入裝置是能夠將資料或指令傳進電腦裡的設備,包含了所有能將資料輸進電腦中的設備。

二、 輸出裝置
  舉凡能夠將資料以各種形式傳遞給使用者的設備都算是輸出裝置,從輸出畫面的螢幕,輸出聲音的耳機、喇叭,到輸出圖像的印表機…等等。

三、 輸出入裝置
  有些設備不但能夠傳入資料,同時也能夠傳出資料,像是較早期的數據機(Modem),以及現在主流的網路卡…等等,而它們的主要功能就是大家熟悉的上網(連接網路)。

四、 儲存裝置
  除了以往內藏在主機裡頭的軟硬碟之外,現在流行的隨身碟、外接硬碟、燒錄機……等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功能當然是備份、儲存資料。


小知識
經過處理資料的叫「資訊」information;未經處理的資訊叫「資料」data。

E-Service 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的個人電腦市場主要有兩大陣營,而這兩大陣營分別是開放式架構的IBM PC,與封閉式架構的Apple的Mac,本站介紹的為IBM PC系統,它同時也是市面上的主流。

PC – 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

  PC的由來,為1981年時,美商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所使用的名字,而當時的IBM PC便是今日個人電腦的老祖宗。

早期的電腦體積上有一間房子這麼大,並且使用真空管做為核心,一直到了20世紀後的60年代才逐漸由電晶體取代,而到了70年代後、積體電路技術的引進,才使得「電腦」轉變為「個人電腦」,並開始步入家庭。



左圖為IBM PC問世時,請當時的知名演員卓別林為其代言的廣告。

一台電腦的主要構造如下:
一、 螢幕(顯示器)
二、 主機
①、 主機板(Main Board)
②、 中央處理器(CPU)
③、 記憶體(Ram)
④、 硬碟機(HD)
⑤、 軟碟機(Floopy)
⑥、 光碟機(CD/DVD-ROM)
⑦、 電源供應器(Power Supply)
⑧、 擴充卡
三、 鍵盤(Keyboard)
四、 滑鼠(Mouse)
五、 喇叭(Speaker)


小知識

Comprter原本指的是從事計算行業的人,而他們在計算的時候則必須要藉助於一些工具(如算盤),那些工具則可以說是電腦概念上的始祖。

E-Service 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長久以來一直是全球電腦生產的重鎮,而各類電子零件(電腦零組件)的價格更是便宜的驚人,尤其是有著「台北秋葉原」之名的「光華商場」,更是打出了『世界最便宜』的招牌……,電腦已然成為家家戶戶都有的配備之一了。
  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如今的電腦技術已經相當的成熟了,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電腦」之外,玩家們自行組裝的「白牌電腦」在市場上也有著一席之地。不論其是否為專業玩家,一旦到了光華商圈都會看到許多使用者詢問諸如:加RAM、換HD…之類的事情。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行處理這種「小事情」,而準系統的普及之後,這類狀況更加明顯。

  不論在什麼年代,DIY總是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而電腦的DIY(自行組裝)除了價格便宜之外,還有著靈活、快速、美觀…等各類優點,但是相對的,在維修、穩定、效能…這些問題上,也都是玩家的一種考驗。
  電腦用久了之後常常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人會怪罪於牌子太爛,有些人則會覺得是組裝的人技術太差,但是、花了一大筆錢,卻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著實是令人生氣的事情吧。
其實、許多的問題並非出自於電腦,而是使用者本身的問題、只是自己沒發現而已。
相信許多USER都有過同樣的困擾,電腦忽然之間不動了、除了感到莫名其妙之外,心中難免會冒出「明明正常使用,怎麼會突然壞了?」「八成哪裡偷工減料吧!」「搞不好零件被偷換過了…!?」
  這時候先別急,正如之前提過的,本書除了「裝」之外,還告訴你如何「修」電腦,同時、還告訴你如何檢查零組件的規格。

  電腦組裝DIY其實一點都不難,正如同本書標題,其實、一隻訓練有素的猴子都能做到,而且、DIY不表示你得要整台通通自己裝,有時候、加點零件,換點配備,也能夠讓自己受益良多,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增加自己的知識。
筆者從事電腦的相關行業多年,若是把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歸納成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無知真是可怕』!
  隨便舉個例子來說:有位使用者用玻璃清潔劑把CRT螢幕擦的「亮晶晶」、還抱怨「太刺眼」,其實清潔螢幕就該使用專用清潔劑;另外有位USER認為硬碟裡面是真空的會爆炸,因此、常常緊張兮兮的。
  為了減少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真實案例,本書特地在每一章的最後,附上了使用電腦的注意事項,以及電腦的小常識,來增加大家的知識與常識。

E-Service 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