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GP

英文全名為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Advanced Graphics Port,中文名稱為繪圖加速埠。
AGP的出現,是1996年由Intel所主導制定的規格。推出的目的並非單純取代PCI介面,而是專門針對顯示卡所設計,屬於繪圖晶片與系統晶片組之間的特殊匯流排。

當初推出時名稱為Advanced Graphics Port,後來正式定名為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主要是著眼於越來越複雜的3D遊戲或應用軟體,需要大量材質貼圖在記憶體與顯示晶片間加以傳輸。利用AGP插槽來安裝顯示卡,除了以更快速的匯流排將資料送至系統晶片組外,利用Unified Memory Architecture(UMA)技術將主記憶體充當顯示記憶體使用時,還能減低高價的顯示記憶體需求,直接利用系統主記憶體來存取所需資料。
除了在傳輸速度上,現有產品有著AGP 1x/2x/4x等不同規格,新一代的AGP 8x也即將推出,它能提供超過1GB/s的傳輸速度。到目前為止,市面上已充斥著AGP 4x介面顯示卡產品。而AGP 4x與之前的AGP 1/2x在接腳架構設計並不同,之所以會有如此差異,是因為AGP 4x所使用的工作電壓改成1.5V,為了避免消費者誤將其安裝到舊式主機板上,當工作電壓變成3.3V後所可能形成的裝置損壞,便將所使用的插槽設計缺口位置變更,使得消費者在使用新一代的AGP 4x影像卡時不致出錯。

AGP在每一版本的設計中也都有不同的相關技術加入。例如根據AGP 2.0規範中所設計之AGP 4x,除了在連接介面之輸入電壓上有所不同外,還具有sideband address與fast-write等新規格。其中sideband address是較新的記憶體位址管理方式,以往在AGP 2x以前的版本,由於只具有八組定址線,當系統針對顯示記憶體進行讀寫動作時,其他的控制指令便得等讀寫動作完成才能繼續。當利用sideband address時,由於採用十組定址線,其他指令便能不受影響而繼續動作,可減少等待時間的浪費。Fast-write則能增快顯示記憶體的控制方式,傳統AGP介面當微處理器欲寫入資料至顯示記憶體時,得一步步經由系統晶片組系統主機記憶體,之後才能寫入顯示記憶體資料,而fast-write功能可支援微處理器直接寫入顯示記憶體資料,傳輸速度上更為增加。

另一個相關的名詞便是AGP Pro介面,其所制訂的規範並不在於傳輸頻寬上的提升,而是針對影像卡擴充相關規格訂定了新規範,其中包含了延伸介面、散熱空間、電氣規格、I/O介面及主機板佈局設計等五大項。AGP Pro的設計是針對新一代的WTX、ATX及NLX等佈局來設計的,簡單地說,AGP Pro是因為新一代的顯示卡上,由於運作頻率提升與卡上相關附件的增加,將會需要更多的散熱空間,因此額外規畫將一旁的PCI插槽上方空間空下,以符所需。AGP Pro包括「High Power AGP Pro 110」及「AGP Pro 50」兩種設計。這兩者除了所採用的電氣規格上的不同外,所需額外佔用的空間也有所不同。而另一項規範內容則在於插槽設計-目前從AGP Pro 1.1規範中,可知已有「AGP Pro Universal」、「AGP Pro 1.5V」及「AGP Pro 3.3V」,除了第一項能提供泛用型的支援外,另兩款則分別提供與AGP 1x/2x及AGP 4x之搭配。

AGP 1x/2x/4x/8x差異
AGP 1x AGP 2x
AGP 4x
AGP 8x
運作頻率
66 MHz 133 MHz 266 MHz 533 MHz
匯流排頻寬 32 bits 32 bits 32 bits 32 bits
資料傳輸率 266 Mbyte/s 533 Mbyte/s 1066Mbyte/s 2133 Mbyte/s
工作電壓 3.3 V 3.3 V 1.5 V 1.5 V

AGP Pro介面差異
High Power AGP Pro 110
AGP Pro 50
消耗瓦數 50-110瓦 25-50瓦
佔用空間 2.17 英吋 1.37 英吋
佔用PCI插槽數 2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Service Master 的頭像
    E-Service Master

    攻城獅的手創日常

    E-Service 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